close
最近一連看了好幾本探討世界的旅遊書

一本是"手繪土耳其旅行"
這是一個六年三班的中山女高地理老師
她去土耳其自助旅行兩個月的生活體驗
中間還包括她參加當地的語言學習課程....

一本是"南美浪遊"
記錄一個六年級後段班的大學畢業生
在南美做背包客自助旅行一年的種種經歷
阿根廷冰河公園的美景
她在遊走各國時簽證上碰到種種困難....
從她的文章中
可以窺視一小部份
台灣因為距離遙遠
而很少碰觸的南美洲世界 !

另一本是"勇闖波斯灣"
這是一個現在正在當兵的大學畢業生
在2007年到約旦(17天), 伊朗(一個月), 科威特和巴林
自助旅行近兩個月的記事....
他為他自己做的開場白很有趣
"沒有做錯事每天卻要罰站六小時"
他學的是傳播媒體
在去伊斯蘭世界之前
上過一學期的阿拉伯文課程
高中時去加拿大做過一年的交換學生
大學時也參加過種種國際活動

一個這樣年輕優秀的大學生
突破一些傳統對中東人固有的觀念
勇於體驗不同的世界


看了這些書之後
透過她們的眼中
又看到更多不同的世界
美國的平凡和歐洲的沒有改變
十幾年前去英國
和十幾年後去英國
一點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很難吸引我

以前往往用ICT產業發展程度
來評斷一個國家的市場價值 -
Telecom infrastructure 和電腦電話普及率如何 ?
什麼樣的產品會較適合這個國家或市場的需求 !
不同區域的不同國家
我的腦中如同電腦一樣
會立刻將國家/市場和適合性做關連連結
另外很快想到的是這個國家的經濟狀況
和支付能力等等
這種方式有好有壞

前些時候聽到一場研討會
"數位落差=數位機會"
此時的南美洲市場, 中東市場或是非洲市場
就不全然是沒有機會的地方
端看怎麼找出切入點

台灣的教育也是一樣
不能只看重"英語"和"日語"
雖說現在很多國家的很多學校
都已經把中文列入選修課程
大陸也有十三億人口
有一大群的小孩子也跟台灣的小孩子一樣
求學時必定學習英文
除了英文之外
台灣的外語教育必須多重視其他的語系
這樣才能在將來維持台灣人
在開拓不同市場的競爭力

看了這些很辛苦到未知世界
去體驗不同文化的人
欣賞他們走不一樣的路去認識世界

旅行如果只把它當成休閒的一種方式
參加旅行團的走馬看花
或只去那些非常舒適享受的行程
這樣的人不管去過多少個國家
並不能說他們對不同的世界
有多少深刻的體驗

享受舒適很容易
每個人不需要學習都能在舒適的環境下生存
享受不確定性和不舒適的環境
不是每個人都做的到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ucky986_Ser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